6-3.1目標行銷(STP行銷):區隔(Segmenting)、選擇(Targeting)、定位(Positioning)
定義 |
又稱為市場細分化,將「異質性」的大市場,依某種相關變數區隔為若干「同質性」的次級市場,使區隔內同質,區隔間異質。是選擇目標市場的基礎。 區隔內同質:相同次級市場的消費者對相同行銷策略有相似反應。 區隔間異質:不同次級市場的消費者對不同行銷策略有差異反應。 |
|
變數 |
|
|
地理 |
地理區域(北部/中部/南部)、城市規模(都市/鄉村)、人口密度(市中心/郊區)、氣候地形。 |
|
人口統計 (人文) |
年齡、性別、家庭規模(家庭型態)、家庭生命週期、所得、職業、教育程度、宗教(心靈的嗎啡)、種族、國籍。 |
|
心理統計 |
社會階層、生活型態、人格(個性)、價值觀。 |
|
行為 |
購買時機、使用時機、追求利益、使用者狀態、使用頻率、忠誠度、購買準備階段(知覺Awareness、興趣Interest、評估Evaluation、試用Trial、愛用Adoption)、態度。 |
|
條件 |
可衡量性 |
規模、購買力及其他區隔描述須可以明確衡量。 |
可接近性 |
廠商能有效接觸及提供服務。 |
|
足量性 |
區隔規模須足夠大且有利可圖。 |
|
可行動性 |
發展具體行銷計畫,有效吸引並服務區隔出來的顧客。 |
|
可區別性 |
在觀念上可區別,且也對不同行銷組合因素有不同反應。 |
|
類型 |
同質偏好 |
顧客有相同偏好,且集中在中央,宜採大量行銷。 |
異質偏好 |
顧客偏好分散,差異極大,宜採多樣化行銷。 |
|
集群偏好 (市場自然區隔) |
市場中有獨特的偏好群體,宜採目標行銷。 |
6-3.3市場選擇(目標市場涵蓋策略Target
Market Coverage Strategy)
定義 |
市場區隔後,企業衡量內外在條件,選擇最有利的目標市場,設計行銷組合策略。 |
||||||
策略 |
無差異行銷 (大眾行銷) |
做法 |
對目標市場內所有次級市場都提供相同的產品,並採用相同的行銷方式,以大量廣告吸引消費者。 |
||||
優點 |
符合標準化和大量生產的原則,節省生產、運輸、行銷成本。 |
||||||
缺點 |
無法滿足所有消費者的需求、偏好。 |
||||||
差異行銷 (分眾行銷) |
做法 |
針對不同的次級市場設計不同的行銷組合。 |
|||||
優點 |
1.滿足不同需求,提高銷售額。 2.分散市場,降低風險。 |
||||||
缺點 |
行銷多個市場,增加生產成本與行銷費用。 |
||||||
集中行銷 |
做法 |
集中全力於一個或數個較有利的次級市場做為全力以赴的目標。 |
|||||
優點 |
1.資源集中,創造競爭力,提高市場占有率。 2.深入了解目標市場,發掘潛在目標顧客群。 |
||||||
缺點 |
集中單一市場,若環境驟變,承受風險較大。 |
||||||
考量 因素 |
企業資源 |
資源有限 |
選擇集中行銷。 |
||||
資源豐富 |
選擇無差異行銷或差異行銷。 |
||||||
商品差異性 |
同質性 |
選擇無差異行銷。 |
|||||
異質性 |
選擇差異行銷或集中行銷。 |
||||||
產品生命週期PLC |
導入期 |
選擇無差異行銷。 |
|||||
成長期 |
選擇差異行銷。 |
||||||
成熟期 |
選擇差異行銷或集中行銷。 |
||||||
衰退期 |
選擇無差異行銷或集中行銷。 |
||||||
消費者偏好 |
一致 |
選擇無差異行銷。 |
|||||
不一致 |
選擇差異行銷或集中行銷。 |
||||||
競爭者策略 |
無差異行銷 |
視情況彈性應用三種行銷策略。 |
|||||
差異行銷 |
選擇差異行銷或集中行銷。 |
||||||
結構吸引力 |
麥克波特(Michael
E. Porter)五力分析 |
||||||
五大因素 |
進入區隔市場的吸引力 |
||||||
高 |
低 |
||||||
同業競爭者 |
少 |
多 |
|||||
潛在進入者 |
少 |
多 |
|||||
替代產品 |
少 |
多 |
|||||
購買者議價能力 |
小 |
大 |
|||||
供應商議價能力 |
少 |
大 |
|||||
6-3.4市場定位
定義 |
企業為建立商品或品牌,在消費者心目中留有特定地位的行動。 |
|
考量 因素 |
商品 |
分析商品的特性,尋找獨特的賣點,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慾望。 |
消費者 |
了解消費者對商品的品質、功能與價位的接受度。 |
|
競爭者 |
區隔競爭者的商品,增加自己商品的獨特性,提高競爭力。 |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
注意: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。